我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确保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今年1至10月,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2468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393人。
作为一个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力供大于求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劳动力市场和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基本建立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各级公共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公共就业主渠道的作用,免费为广大求职者提供用工信息、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召开各类招聘洽谈会468场次,收集用工信息4.3万个,成功介绍3.7万人实现就业。
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我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为其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劳动、工商、税务、担保公司、银行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了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去年,我市共为下岗再就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50笔,贷出金额482万元;今年贷出14笔,金额227万元。今年我市还为6704人发放了社保补贴资金1563.4万元。为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我市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政府先后开发公益岗位安置“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复退志愿兵等就业困难人员1.2万人次。
去年下半年以来,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市企业的影响,确保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我市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中央和省里的积极措施,帮助困难企业减轻负担。通过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发放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在岗培训补贴等方式,减轻了企业的压力,稳定了就业局势。
与此同时,我市狠抓就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目前,第三产业和私营、个体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就业增长的主要点。我市还认真贯彻有关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劳动者从事社区服务便民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劳动者以全日制、弹性工作、季节工等灵活形式就业,推进了非正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