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日期已近在眼前,上哪所院校?报什么专业?又成为众多家长和考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今年我省高考政策的一些调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教授和市高招办主任王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通过数据分析和工作实践,为考生提供了填报志愿时的一些策略、建议,希望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有变化
据市高招办主任王俊介绍,今年我省高考最大变数是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考生填报志愿也由往年的考后估分填报志愿改为考后“知分”“知位”“知线”报志愿。这对于高考失误的考生、超常发挥的考生、平时成绩在分数线上下浮动不能确定高考水平的考生来说都是利好消息,可以让他们更准确填报,不会后悔遗憾,大大降低了我省考生特别是高分考生报志愿的风险。但是,并不是说平行志愿没有风险。无论平行志愿还是梯度志愿,无论考后估分报志愿还是知分报志愿或者考前报志愿,任何一种方式都是有风险的,都各有利弊。因此,王俊提醒广大考生,不要以为平行志愿风险减小了,就不管成绩如何,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好学校、好专业,如果多数人都这样跟风,ABCDE五个志愿梯度太小或定位不准,同样也会出现大量的高分考生落榜现象。
家长应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今年,我省高考考生填报志愿时间由原来的高考一结束就填报调整为考生分数公布后填报,具体时间为6月26日至7月6日。
填报志愿前的这段时间,家长的任务就是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搜集资料,并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数据统计工作,填报志愿时供孩子挑选。比如,如果孩子的目标是一本,那么往年高出一本线的学校都有哪些?这些学校的地理位置如何?饮食、交通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如果设定了几所目标学校,又瞄准了这些学校的哪些专业?这些专业的录取线又高出重点线多少?孩子的目标学校和专业去年录取情况和前年录取情况是怎样的?如何避免扎堆等等。所有这些情况,家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家长手头归类的资料越多,填报志愿时就会越加顺手、方便。
成刚教授特别提醒家长,在搜集资料时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上各种大学排名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这些不是考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认可,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报平行志愿把握“冲稳保”
今年我省只在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本科(A类、B类)文史类和理工类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考生可在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批次的院校中,选择填报A、B、C、D、E多个有排列顺序的院校志愿。在投档时,这些院校志愿都可视为第一志愿,招生部门将按“考生中分数优先,考生个人志愿遵循顺序”的办法进行投档。
成刚教授说,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志愿院校间搭配非常重要,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分数、爱好、理想、身体条件等,合理把握院校志愿的梯度。以填报A、B、C、D 、E五个院校志愿为例,建议采用“冲AB、稳CD、保E”的方法。冲AB相当于实现目标高校的机会增加一倍。AB选择时应不是名校热门专业,而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理想的某校重点专业。
不同批次填报有门道
为了降低落榜风险,不同批次学校的填报有不同技巧。填报提前批次院校时,所报学校一定要好于考生分数所处批次相对应的学校,不能盲目填报该批次的专科学校,不然可能“高分低录”。对于本科一批次的填报,要慎重:一要看所报学校历年录取线高于重点线的平均分差,只有考生分差在平均线左右,录取的几率才有保障;二是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配,避免掉档。
本科二批次的则要慎重选择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要拉开级差;本科二批次C类志愿的填报则应做到坚决不去主动寄通知书来的学校,尽量选择依托“211”、“985”学校的独立学院或者优秀的民办学校。专科则可以填报“211”高职学校,因为这些学校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需求,有利于将来就业。
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专业
成刚教授说,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本身。为此,在填报志愿之时,考生及家长应当充分了解形势,选择孩子自己喜欢的专业,对于热门和冷门要慎重对待。
有的考生进入大学后讨厌所选专业,抵触学习,没有目标,也不做职业规划;专业科目考试挂科,结果不能按时毕业;甚至不愿学习,最后退学。成刚教授提出,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照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学生进入大学后才有学习的主动性。专业的选择也要参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比如与新能源相关的专业,就业形势就是比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