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浪费
“据我了解,在我们这个小区,装修时窗户基本上都会换,只有极个别的家庭不换,保留着。”正在装修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由于担心质量的因素,她只好将开发商交房时阳台和卧室的窗户按每平方米30元的价格卖给了小区里收废品的,自己又投资了近1万元重新购置了断桥铝窗户。
张女士的新房位于御河西路,这几天刚刚装修完工。她请来保洁公司到新房里打扫卫生时,保洁人员连连发问:一袋半水泥还要不要了?剩下的30多块砖头是不是另雇人搬走?没用过的3张木板放哪?小半桶油漆倒不倒?张女士被问得头都大了。她仔细打量着用剩下的这些材料,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房子原来的灯具开关质量太差,也不美观,张女士全给换了,一数11个;成袋的水泥、沙子、腻子粉、砖头倒是可以退,只是再雇车拉到建材市场退款,还不够付车费的;还有地板、吊顶……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许多人在装修新居时,房里原有的电线、电器开关、插座、门窗等都要进行更换。有些卫生间如果已经装上了盥洗池、马桶,也一定要统统敲掉,换上自己精挑细选的。在人们思想观念里,这些东西质量不好,必须换掉,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并不关心原来设备的质量如何,从而造成了浪费。而对此,一些开发商也颇感无奈。某房地产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我市一些高档楼盘或比较有名气的项目,施工建设的标准非常高,室内的配套也都采用了比较高档的产品,例如防盗门、窗、开关也有用国内名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现在消费者把装修拆卸当成一种必然,无论是什么东西,只要是原来的就不用。当然这也和一些装修公司不负责的工作有关,部分装修公司,明明发现有些配套可以使用,但仍要求业主更换,形成大笔费用。
客观浪费
看着血汗钱哗哗地往外流,业主们谁不痛心?可是在家装中,业主完全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一不懂行情,二不懂技术,经不住所谓专业人士的忽悠,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了。采访中许多业主都这样向记者抱怨着。
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装修时,几乎每天都会看见工人往外搬垃圾。这些有多少是真正的垃圾,有多少是浪费材料而造成的垃圾,谁也搞不清楚。由于装修工程采取部分包工包料的形式,一些装修材料是以实际使用量来计算,施工工人在施工中为了增加销售量,对装饰材料随意浪费。如裁切时不做整体规划,造成大块的板材白白被扔掉。贴墙边角部位时,以前切剩的寸足够用却不用,而又把整块的砖切割开来。铺地板前不挑拣,还将有疤结的地板铺在显眼处,结果搞得要重新购买补齐。油漆未用完却不盖好封严,造成干结而只好扔掉。刷子用完不及时清洁,造成报废等等。看着心疼,但又不能多说,怕装修工人产生不满,为发泄情绪,今后会更糟蹋材料,那样损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