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联百城

首页 > 聚焦大同 > 正文

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榜

大同的蓝天从哪儿来?

来源:大同晚报 发布时间:2014-11-13 07:02:45 字体:【     点击

大力推广环保型煤

近年来,大同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积极推进各项污染源的治理,城区平房居民推广环保型煤就是其中措施之一。

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在城区古城范围内的平房居民中大力推广环保型煤,按比例实行原型煤置换,免费发放型煤炉具。今年,市、城区两级政府出资600万,为古城内平房居民每户免费发放1吨环保型煤。同时,多部门联动,取缔古城保护区内固定和流动原煤销售点27个,对进城销售原煤的车辆进行围堵、劝退、查扣。目前,城区共发放环保型煤专用炉具3000余台,销售环保型煤近3000吨,置换环保型煤近600吨。

同时,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推动环保工作,本市出台了《大同市环境污染举报奖励暂行办法》,设立500万元的环境污染举报奖励资金。今年1至8月,12345和12369受理群众环境举报1800余件,比去年全年542件的两倍还多。

重拳取缔燃煤锅炉

持续不断地发力,本市多方联动重拳出击取缔燃煤锅炉,全力推动燃料结构调整,推动清洁能源替代。

近年来,大同市持续对禁燃区开展专项整治,要求经营场所的燃煤锅炉,必须全部改用电、气、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拆除原有的燃煤锅炉;在集中供热管网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体,必须拆除燃煤锅炉;不在集中供热管网范围的单位或个体,改用电、气、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抓住燃料结构调整这一环节,今年本市继续加大禁燃区锅炉整治力度,对建成区内山西合成橡胶生活区、大同电力机车公司、铁路房片区、西花园一带4大片区的燃煤锅炉整治确定方案,完成一批锅炉、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今年上半年,拆除禁燃区内燃煤锅炉36家94台,拆除大塘路两侧和平旺、口泉地区燃煤锅炉62家71台,大力推广电、型煤、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1至8月共完成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14台57吨。

与此相适应,大同市禁燃区集中供热面积进一步扩大,今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到5000多万平方米。

多措治理尾气排放

强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大同市淘汰老旧车辆,对无环保标志车辆及黄色环保标志车辆限行,无环保标志及黄色环保标志车辆规定时间内禁止驶入本市多条路段,多措并举推动机动车尾气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大气质量,本市全面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对贴有黄色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规定每天7时至21时禁止驶入文瀛南北路以西,南环路、南环东路以北,西环路至云冈路,西环路北延匝道,西环路北延以南,以及新华街、站前街铁路桥以南、御河西路站东铁路桥以南、云州街以南区域。无环保标志及黄色环保标志的机动车不得进入云冈石窟、恒山等旅游景区。

今年上半年,大同环保部门会同省机动车污染防治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审,新增一家尾气检测站,至此全市尾气检测站数量达到6家,其中兼有安检和环检业务的有4家,机动车环保检验量和发标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1至8月共检验机动车7.65万辆,发标10.3万辆,其中免检发标2.86万辆,市公交公司淘汰老旧公交车154辆,其中,12辆柴油公交车全部淘汰。

清理净化露天烧烤

每到天暖季节,街头的露天烧烤总会成为环保部门和市民头疼的话题。2014年,大同市在露天烤烤治理上找到一个平衡点,设立烧烤规范区、安装环保油烟净化设施,管理机制的创新让露天烧烤油烟污染告别了曾经的乌烟瘴气。

长期以来,露天烧烤油烟污染成为市民反映最强烈的社会扰民问题,也是群众投诉最多的环保热点问题。

本着便民、利民、杜绝扰民的原则,本市从今年夏天起,在大庆路、武定北路(原新华街)、柳港园a区西南角空地、操场城街铁牛里便民市场、大同公园南门、柳泉街东段设置了6个烧烤规范区,改变了以往和烧烤摊主“捉猫猫”、打游击战的做法。

整治中,城区政府进一步推出政策优惠措施,对购置油烟净化设施的商户,每户给予2000元的补贴。城区市容管理部门还免费为商户发放垃圾桶和镊子,督促商户垃圾容器化,督促铺设防油布保证周边环境卫生干净整洁,并重点整治装了油烟净化机却不使用的行为。一系列举措受到经营者的欢迎,治污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

环保油烟设施的安装让烧烤摊点多年难以突破的油烟污染治理迈出了一大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上,广大市民发现违规烧烤点及时举报,共同抵制露天烧烤恶习,有力地推动了城区范围内烧烤门店的规范化、环保式经营。

多方联动抑制扬尘

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综合品位,大同市环保、住建、市政管委会、公安局交警支队、水务局、经信委、煤管局、交通局、气象局等多个部门联动,全方位向扬尘污染“开战”。

今年,大同市全面开展扬尘污染综合整治,范围包括市区建筑、拆迁、道路、市政工程、水利工程;全市范围内的电力、钢铁、水泥、煤炭、焦炭、水泥搅拌站、沙石开采等行业及各种煤堆和料堆扬尘。为此,本市专门出台扬尘整治方案,明确规定凡市区内的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的,由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前15日内向所辖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扬尘排放情况,逾期未申报的,视为拒报,对产生施工扬尘的单位,市环保局依规征收排污费。加大对电力、钢铁、水泥和水泥制品等重点行业扬尘污染督查力度,要求厂区内所有储料场、煤场、渣场必须采取抑尘措施,达到封闭储存,不准露天堆放。

大同市住建委、市政、水务等部门各负其责,强化监管,如施工工地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封闭围挡,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现象;工程施工前,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必须混凝土硬化;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等。

保障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效果,本市扬尘综合整治领导组组织成员单位对整治情况及时调度,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白天和夜间相结合进行现场督查,建立环保和气象部门空气污染状况的会商机制,以便于各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同时通过综合考评、行政问责、媒体曝光、社会监督等方式,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扬尘污染控制的新局面。

------分隔线--------
------分隔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