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tcxw.com 惠联百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网站策划:山西大同大学地方经济研究所
山西大同大学本真楼A302室 晋ICP备17001146号
根据教育部网站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并分别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阶段提出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尽如人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挖掘和宣讲。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
指导纲要于去年6月开始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