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灯会、春节文化庙会、新春书画展……今年春节期间,我市精心组织安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和文化活动,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感受到莫大欢乐。
古都灯会:让世界知道大同
打开“古都灯会”微信,一段视频十分吸引人,那是央视英文频道《边走边看》栏目直播2014古都灯会的内容。时间是2月4日晚7时19分,这一刻全世界都知晓了大同。
组委会人士介绍,今年的古都灯会创下三个第一:首次将高端冰灯引入大同;首次通过世界级媒体传播灯会魅力;首次将南北彩灯艺术融为一体展现。
但更多人感受到的,是灯会已成为晋北新年俗。
从正月初二开始,天南海北的游客登城墙、赏花灯,欢度马年春节。54组精美的彩灯,12组变幻的冰灯,留在数十万游客的眼中心中,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华彩古都 大美大同”。
古都灯会设置了“春满古都”“冰雪世界”“民俗风情”“欢乐天地”4个主题区。每当夜幕降临,市民们就成群结队陆续来到现场,大放异彩的彩灯冰灯和雄奇俊美的古城墙相映成辉,再一次点燃百姓的激情。
“快来大同看冰灯吧。”“漂亮之极、可爱之极、快乐之极。”贴吧、微信、微博,处处洋溢着人们对灯会的热情。据灯会工作人员介绍,举家赏灯是今年灯会一大特色。有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入场,他们好奇地摸着冰灯,感叹丰年好光景。
春节庙会:大戏登台乐民心
这个春节,晋剧演员张丽(化名)有两次快乐的“失算”。
一次是开戏前,她感觉年轻人不会多;二次是天气变冷前,她认定没人来听戏。结果出乎意料,锣鼓点响起,关帝庙广场前聚满了人。“没想到,我们的演出带给大家如此的快乐。”
今年,春节文化庙会迎来了第四个年头。主办方调集各方资源,精心烹制精美的文化大餐。在华严寺广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我的中国梦”公益宣传展、工艺美术品展、蝴蝶标本展等活动精彩迭出。而关帝庙广场上则重点安排戏曲汇演,满足老少戏迷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心连心艺术团的76名演职人员,每天在华严寺广场为市民奉献一场场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另外,今年我市网络歌手大赛的获奖者也参与其中,为市民送上祝福的歌声。
新春画展:享受闹中取静
走亲访友收获亲情,观花灯看电影收获快乐。看画展呢?收获一份触摸文化的宁静和充实。
春节前后,一系列画展翰墨飘香来到市民身边。1月26日,“跃马迎春”魏风堂书画小品展启幕,展品汇聚我市书坛才俊、丹青妙手的笔墨精品,书法,国画、油画,尽显万千气象。
军旅画家魏百勇写生作品展春节期间在和阳美术馆展出,大片黄花在绿色的田野中迎风摇曳,像金色的浪花;圆锥状的火山在天际显现,诉说远古洪荒和沧海巨变……一方方斑斓的画布,引领观众感受三晋绿海的瑰丽。
“我对‘花之林’殷宪手札展印象很深。”市民王宇峰说,殷先生的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在随心中见大化,手札作品充满情趣,带给人别致的艺术观感。
正月初八,张滃国画条幅作品展在华严寺广场云宝斋书画院开展,独特的画风、清新的格调、清爽的色彩、厚重的笔墨,带给观者安静与愉悦,给人美的享受。
街头表演:红火里加点创意
新意不多,难道不能加点时尚元素吗?
这是50岁的母亲杨丽昆和20岁孩子李晓明的对话。时间是正月十四,这天,街头行进式表演正式启动。但孩子却不愿陪着妈妈去看。
其实,街头表演的质量一如往年。表演者精气神十足,锣鼓队阵容整齐,鼓声动天;秧歌队披红挂绿,喜气洋洋;大头人憨态可掬、小旱船飘来荡去……长长的表演队伍搅动着满城热闹红火。
不过,就在观赏的人群里,也传出来和李晓明同样的声音。形式单一、动作老套、互动性差,缺乏时尚元素,人们希望街送表演能真正给市民带来欢乐。
“可以增加个给情侣送花的环节。”“为啥不能让街舞加到表演行列?”“弄个花车,上面站一组摇滚乐队,肯定特别有气氛。”“武术表演才给力。”
市民们说,希望有关部门听到这些反映,让明年的街头表演多一份新意,少一些乏味。
旅游休闲:自驾出游更自主
在业内人士和普通市民的感觉中,马年春节这7天的旅游市场与以前不一样,更自主更务实,不少游客通过自驾的方式开启个人一年旅游计划。
在北京工作的白领赵青回到天镇老家后,没有待在家里,而是带着父母一起自驾周边地区,左云、右玉、集宁走了个遍。“高速公路免通行费,给自驾游省了不少费用。父母终年在家辛苦,趁这个机会好好转悠转悠。而本地某通讯公司员工赵明则与家人自驾到了平遥和长治旅游。
大同市旅游部门工作人员说,互联网高速发展,使旅游信息的获取更便捷,因而个性化强、自由度高的自驾游正成为春节假日的主要出游形式,这一变化对旅游目的地建设提出新要求。作为旅游名城的大同,应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