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联百城

首页 > 聚焦大同 > 正文

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榜

打造绿色宜居大同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8-21 08:09:15 字体:【     点击

 

  位于大同城东20公里处的采凉山森林公园,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目前已形成以万亩油松为主的林区。

 

 

  绿化与景观结合,建筑与景观结合,在平面绿化的同时,加强立体绿化,形成了我市多层次、立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

 

 

  文瀛湖湿地公园位于我市御东新区,占地约6.8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3.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约2.68平方公里。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部,平均海拔在1000~1600米之间,无霜期118~134天,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全市辖7县4区,国土总面积2109.7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0.11%。全市共有国有林场8个,其中市直4个,县属4个。建有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4处,保护区总面积159.4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5%。建有森林公园12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2处、城郊8处,面积102.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8%。国有苗圃12个,建立采种基地3个,面积7000余亩。

  ——山上治本扎实推进。按照区域与区域、年度与年度、工程与工程、项目与项目相衔接的办法,2000年以来,我市实施的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和太行山绿化三期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已经达到747.24万亩。“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首次实现了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递增速度,达到20.11%。目前,全市有30万亩以上连片工程1处,10万亩以上连片工程8处,10万亩以下万亩以上连片工程53处。这些连片工程目前已经形成牢固的生态屏障,发挥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身边增绿突飞猛进。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省级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工程9.76万亩,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国省道通道绿化1224.14公里,绿化村镇695个;自2008年以来,投入33亿多元先后实施了智家堡森林公园、东城墙带状公园、采凉山森林公园、文瀛湖湿地公园、御河两岸景观绿化工程、十里河森林公园及口泉植物园等大型城市重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70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6.91个百分点、9.6个百分点和6.69平方米/人,达到38.5%、34.4%和11.89平方米/人。2011年,我市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园林城市”,左云县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

  采凉山绿荫入画来

  采凉山森林公园位于御东新区北侧,文瀛湖北岸,是御东新区的“背景”和屏障。这里曾经是著名的“白登之战”古战场。

  经过两年的努力,采凉山森林公园绿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截至今年春季,共栽植油松、樟子松、杜松、侧柏、文冠果、枸杞、酸枣、柠条、月季等60多种树木共96.69万株,其中乔木树种85.58万株,灌木11.1万株。

  森林公园建成后,进一步拓展了城乡居民生活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形象,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效果,以其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适游方便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碧波荡漾文瀛湖

  文瀛湖湿地公园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占地约6.8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3.8平方公里,绿化面积约2.68平方公里,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8.5亿元,目前绿化基本完工。该公园是一个以自然生态为主题、历史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绿肺”和水岸休闲场所。

  文瀛湖和采凉山白登古战场遥相呼应,其历史源远流长,北魏以来,一直是文人墨客游渔抒怀的佳所。两年来,公园共种植各类植物100余种,其中,种植乔木11.65万株、灌木177.5万株、地被218.4万平方米、水生植物14.7万平方米。该公园建有城市广场、时尚公园、文化长廊、社区公园、鸟岛等11个景观功能区域。

  文瀛湖湿地公园景色宜人,兼顾了城市功能与景观效果,具有游览、健身、休闲、娱乐、防灾、避难等功能,不仅是市民最佳的休闲场所,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生态靓点,再现了文瀛湖历史上“波澄一镜、滨簇千家、文浪粼粼、鸥波上下”的美景。

  古长城森林公园春意浓

  古长城森林公园是新荣区区委、区政府推进“生态立区、生态兴区”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公园位于区址北侧,由区址跨越内长城向北延伸。

  园区总面积约5万亩,以突出生态治理功能、传承历史文化、兼顾旅游开发,并为周边居民提供游憩场所为宗旨,规划总面积10万亩,总投资4亿元。树种以油松、樟子松等大规格苗木为主,辅以杜松、桧柏、桃、杏、花灌木等,形成乔灌结合、大块状混交、多树种配置,景观错落点缀的格局。目前,共栽植各类苗木700万株,完成道路建设26公里。

  公园建成后,绿化覆盖率将达80%以上,使古长城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逐步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高品位的景观森林,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区划科学、布局合理、特色明显的多功能生态森林公园。

  同左路“浓墨重彩”绘锦绣

  同左路南郊段总长21公里,通道绿化及沿线荒山绿化工程涉及道路两侧的可绿化长度36.4公里,以及南北两侧的荒山1.1万亩。

  同左路通道绿化按照园林绿化的标准和要求,高标准、上档次,一次成林、一次成景,主要模式为“花灌木+油松+新疆杨”,针阔混交、乔灌结合。经过两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工程已全部完成,总投资达4.6亿元。在通道两侧30~50米宽林带范围内栽植3~8米高油松、胸径8公分新疆杨和1.2米以上丁香等花灌木共计135.7万株;在南北两侧荒山栽植0.8米以上油松、樟子松等苗木121万株。通过工程的实施,同左路彻底改变了过去路边无绿、路上煤尘飞扬、山上棚户房屋低矮破败、安全无保障的状况。

  广灵千福山满眼绿

  千福山造林绿化工程位于广灵县城西出口处,工程总体规划1.2万亩,已完成1.05万亩,2012年规划3000亩,现已完成2800亩。在工程建设中采用栽植树高1米以上的油松、杜松等针叶树种,栽植胸径5公分以上的杨树、香花槐、火炬等共计1000亩,栽植其他苗木2000亩,新修林道10.5公里。

  针对该工程区域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实际,该县采用径流林业整地、带土坨造林、根宝蘸根造林、地膜覆盖、石片覆盖等技术,使苗木成活率达到98%以上,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处休闲的场所,极大地改善了县城的生态环境。

  城市绿化显魅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以“三名一强”和“宜居、利居、乐居”为城市建设目标,坚持“生态城市,我们的家园”这一理念,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工作,创造了绿化史上令人惊叹的“大同速度”。

  据统计,从2008年以来,我市共投入31亿多元,实施了智家堡公园、东城墙带状公园、采凉山森林公园、文瀛湖景观工程、御河两岸景观绿化工程、十里河森林公园、口泉植物园等一系列大型城市重点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700多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分别比“十五”末增长了5%和35.9%。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时期。去年1月,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并向国家园林城市冲刺。

  浑源县大造经济林

  2012年,浑源县投资2900万元,实施以仁用杏苗木栽植、补植、绿化带建设、荒坡绿化为重点的北坡区10万亩经济林基地建设,新栽植仁用杏苗木1.3万亩,补植2.1万亩。

  同时,该县还实施了北坡区10万亩经济林基地道路生态绿化工程,实施绿化带新建和原有绿化林带加宽、修剪补植工程,绿化道路55.74公里,构建起以杨树、云杉、油松为主,花灌木点缀的乔灌木混交、带状与块状混交的立体网状绿化带通道。同时,围绕以建设多个绿化观景平台为中心,通过多树种的造型,局部造景的手法,建设层次丰富、疏密合理、色彩明快的生态景观亮点,实现了北坡区10万亩经济林基地网、带、片、点交相辉映,生态林和经济林优势互补的绿化新格局。

  锅帽山绿连平型关

  锅帽山10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位于灵丘县城西20公里处,东至大灵线六合地段,西接浑源县王庄堡镇,南至平型关景区,北连灵丘县赵北乡,是灵丘县城的西部屏障,总面积约10万亩。

  2012年,该县集中力量绿化锅帽山。截至目前,该县共投资1800多万元,完成绿化面积8万亩,其中,太行山绿化工程2.4万亩、退耕还林工程2.8万亩、林业科技示范工程0.2万亩、京津风沙源工程1.2万亩,其他工程1.4万亩;修建景区内环山林间路及通道绿化25公里,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工程体系。工程建设明年全部完工后,锅帽山将实现绿化全覆盖,通过新建的唐河水库和相邻的平型关景区绿化遥相呼应,最终打造成一个30万亩的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大型景观区。

  刘家窑美景引人醉

  左云县三屯乡刘家窑村位于左云县西北部老龙山脚下,全村共有村民30户、120人,耕地1460亩。2007年,该村优秀民营企业家常占明捐资2600万元,带领村民建成了庄园式生态新农村,实现了水、暖、电全面配套和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村民们过上了幸福安定的新生活。

  随着文明新村的建成,该村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老龙山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环保林、鲜果经济林、畜禽养殖业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目前,以该村为中心的生态林业综合治理工程,已累计投资2亿元,完成造林面积2万余亩,形成了以刘家窑村为点、老龙山景区为面的立体式绿化景观,该村也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景观园林式村庄典型代表之一。

  天镇南洋河岸胜江南

  南洋河在天镇境内干流总长度为32.5公里,是天镇的生命河。从2009年10月开始,该县决定规划实施南洋河生态综合建设工程,工程总长5.5公里,预计总投资2.98亿元。

  工程总体规划目标为“一轴”、“两带”、“三环”、“六区”、“十二景”,即以南洋河为中心轴线,在两岸建设两条绿化带,通过滨河南、北及规划小区道路将治理区环绕起来,治理区将划分为住宅、商业、健身、娱乐、休闲、文化等六大功能区,并围绕功能区特点,建设12个主要景点。

  2012年,该县重点实施了4.75公里堤防整治、加固及疏浚工程和北岸绿化工程,重点对马走线南洋河桥至旧洋河桥北岸进行绿化,对中隔堤和北堤进行补充绿化,绿化总面积1935亩,栽植杜松、垂柳、香花槐、杏树等树木53210株,目前,已绿化1413亩,栽植榆叶梅、山桃、杜松、樟子松、云杉、柳树、杏树等各种树木5214株。

  阳高10万亩杏林美如画

  古城——东小村10万亩干果经济林工程是阳高县中部丘陵区经济林基地,涉及古城镇和东小城镇的赵石庄、赵家村、大嘴窑等15个村庄,栽植品种以大接杏、仁用杏为主,兼有香白杏、凯特杏等10多个品种。

  今春以来,该项目区共新栽经济林1.42万亩,与原有经济林集中连片,形成了规模。同时,今年该县又投资980万元,硬化项目区道路36公里,两侧各栽植杨柳树、松树、大杏树等大型苗木2.8万株,使项目区绿化实现了上档升级。 

------分隔线--------
------分隔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