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陶花悉心照顾弟弟
在今年灵丘县举行的第3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上,52岁的范陶花毫无争议地入选,理由是30年来,她以一位农村妇女的朴实,不离不弃,照顾自己下肢瘫痪的弟弟,用真情和行动诠释了难以割舍的手足之情,在十里八乡传为佳话。
范陶花的娘家在灵丘县招柏村,兄弟姐妹6个,她排行老三。1981年,21岁的范陶花嫁到该县落水河乡的门头南庄村。
新婚没几天,陶花娘家噩耗:19岁的弟弟陶仲赶着骡车拉土,骡子受惊,车子从他的身上碾压过去,当场昏死过去。
县医院条件有限,弟弟被转到太原医院接受治疗。在那里,弟弟待了3个月,范陶花陪伺整整3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每天为弟弟端屎端尿、洗脸擦身,还不时地为弟弟解心宽。
“真是个好媳妇!”病房人感慨地说。“她是我姐”,周围人得知陶花刚结婚,一连声地赞叹。
由于家贫,陶仲放弃治疗回家了,从此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大姐残疾,弟妹还小,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范陶花主动挑起照顾弟弟的重担,在娘家一住就是2个月,父母实在过意不去,一直催促她回去。范陶花只好自家、娘家两头跑,好在丈夫马富林通情达理,这一跑就是20多年。
2006年范陶花母亲去世,一年后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采访中,陶仲说起当时的想法:“爹娘不在了,我这辈子也活到头了,不能再拖累姐姐家!”他有了轻生的念头,可一想到姐姐的泪眼,又实在硬不下心肠。
那年夏天,范陶花病了,让丈夫去娘家看看。没想到,弟弟整个人大便糊身,三顿没吃饭!姐姐听说后,当即带病赶过去。和丈夫一商量,让弟弟“一起回姐家!”说起当时的情况,陶仲历历在目。这一住,就住到了现在。
当时,陶花家的大儿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小儿子也开始上学,陶花种地,丈夫出去打零工,一家人日子过得很是紧巴,但她没让弟弟受委屈。
为给弟弟解闷,陶花把电视搬到弟弟的房间,专门从县城买回书,让弟弟看。夏天闷热蚊多,陶花给弟弟买了台风扇。冬天一到,怕弟弟冷着,陶花先给陶仲的房间生起火炉,房间里一冬都热烘烘的。冬季夜长,每天陶花给陶仲盖好被子才去睡觉,房门夜里总是留一条缝,便于警觉弟弟的动静,也防弟弟煤气中毒。
就连2个外甥在爹娘的影响下,也从未嫌弃过舅舅,没事就陪舅舅聊天,帮助打扫大小便。
谈到姐姐一家的好,陶仲不时地哽咽、擦泪:“为了我,姐姐吃了太多的苦。如果没有我的拖累,靠他们两口子的勤快,日子过得要比现在好得多。”
陶花既要照顾弟弟,又要下地干活,几十年几乎没有一天闲空。常年的劳累,加上小病硬扛,日久天长,她的风湿性关节炎严重了。医生建议她经常服药,她却痛得不厉害就不买药。而穿着要求更低,常年不买一件衣服。
2007年初冬,丈夫外出打工,陶花自己赶着骡车到十几里外的沙涧煤场买煤,返回途中,骡子所惊,陶花重重地摔了下来,右半个身子黑了一大片,整整疼了2个月,但仍每天干活,也不忘照顾弟弟。
“她照顾陶仲很周到,我家里的是个好人、好姐姐!”丈夫马富林这样评价范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