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丘县落水河乡,人们把人民调解委员会当成“老娘舅家”,邻里有了矛盾,村民有了纠纷,群众有了难事,一定会去找村、乡调委会。眼见为实,3月23日,记者来到落水河乡落水河村,见证了一起人民调解员排解矛盾纠纷的全过程。
这天一大早,天空飘起了雪花,气温骤降。记者随落水河村调委会主任薛连明和调解员谢玉福往村民李文杰家走,边走边听薛连明讲述村民王贵元跟李文杰家因耕地问题引发的纠纷。
王家跟李家的耕地相连,仅用立在地头的砖块作分界。时间长了,砖块不知被谁不小心弄没了,一开始两家都没在意这事儿。突然有一天,李家女主人发现王家的地比自家的多出一截,于是认为王家侵占了自家的耕地。两家女主人你言来、我语去,事 情越弄越僵,从指桑骂槐到剑拔弩张,直至在地头扭打起来,原本和睦的邻里变得像仇人似的。那时,王贵元跟李文杰都外出打工不在家,两人相继回到家后,听到的全是女人们的抱怨、谩骂。无奈,两人结伴找到“老娘舅家”——村调委会,让他们帮着解决这起纠纷。
“村民们之间的纠纷大部分没有什么大事,但是处理不好,小事会变成大事,民事纠纷就可能激化,转化成刑事案件。所以我们对村民的每一起纠纷都不敢掉以轻心。” 薛连明说话间已到了李家,李家女主人看到调解员上门了,怒气冲冲地讲了自己的不平。两位调解员耐心地听完她的诉说,又好言相劝了一会儿,让李文杰也多劝劝自己的妻子,告知他们要到王家去说和,一定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结果。二人匆匆赶到王家,一进门,王家女主人的委屈像山洪一样倾泻而来。经过两位调解员的劝解,她终于平静下来。薛连明把尴尬地站在一旁的王贵元叫过来,询问他们的地是哪一年分的?原任哪个村干部参与过当时的划分土地?又开导两口子要以邻里关系为重,千万不要再有过激行为。随后,他们马不停蹄地来到原任村干部张璠家,听他讲述当年划分土地的情况,了解到,因为王家的耕地旁有一条草塄和小道,所以当时村里多划分给他家半亩地。原来是这样,向张璠告别后,薛主任跟谢玉福交换了意见,往村委会方向奔去。他们在村委会找到分地的原始记录,查到王家和李家的实际耕地面积,薛主任让谢玉福再跑一趟王家和李家,把他们叫到田间地头,现场解决他们的纠纷。薛连明则拿了一只卷尺,直接到地头等待两家当事人。
时已正午,雪停了,却狂风大作。站在地头的薛连明裹了裹棉衣,对记者说:“马上要春耕了,赶快把这事解决了,好让他们踏踏实实地耕作。”看到两家人一前一后地跟在谢玉福的后面,薛主任高声喊道:“快赶两步,过来给你们说说清楚。”于是,薛连明把从张璠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和村里当年划分土地的记录细细说给两家人听,并带着他们现场勘查了草塄和小道的情况,测量了耕地面积,对两家女主人又是玩笑又是劝解道:“都是这条草塄和小道惹的祸,这下清楚了,还要互相过不去?”两家人都红了脸,不好意思地互相瞅着,相视笑了笑。两位男主人首先握手言和,各自责备自己的爱人:多大点事,至于动手?还让干部大冷天儿的为咱们的事跑前跑后的。
看着两家人离去的背影,薛连明说:“落水河村是个近800户、2500多口人的村子,大事小情总是免不了。我们从乡到村,遇到村民发生纠纷,都本着‘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稳定自己保’的原则,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这样邻里家庭和谐了,社会秩序也稳定了。我们乡近3年来没有重大民间纠纷、重大民事转刑事案件和群众性上访事件等发生。”
把老百姓当成自家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难怪群众把落水河乡调委会看作“老娘舅家”。记者从跟踪这起纠纷解决的全过程和从人民调解员的叙述中,深深感受到,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已在落水河乡牢牢筑起。 (责任编辑:z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