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趁着春日暖阳,记者昨日跟随东山行走在大同古城内的老街巷。东山记不清这已经是他多少次光顾这里,但对于记者,像这样边走边细细品味,旁边还有人如数家珍般的介绍,还是第一次,尤其是边看边听他手机里的歌——“大同城墙十五里,三关四角十二道门,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那感觉很享受,一路透着怀古的文化气息。
东山是《大同老街巷》故事摄制组编导,真名叫孙富山,今年43岁,上学时学的是美术专业。他曾经搞过装潢,现任大同城区自行车协会主席,近年来又触电微电影,成立了大同微电影工作室。
为拍微电影,他自费买上了摇臂、拍摄用的轨道等设备,邀请了热爱表演的朋友当演员,将镜头对准大同的普通人家,拍摄了《强子相亲记》、《二胎囧事》等系列搞笑风格的微电影,并于今年初策划拍摄系列《大同故事》。
虽然是低成本拍摄,演员都是友情客串,片中的曲目也是由他的朋友制作的,但每件事做得并不潦草。他拍摄的《大同故事》之一在腾讯、优酷等网络热播,开播一个月,已经创下了1100多万的点击率,网友的强烈反映真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于是摄制组便紧锣密鼓又拍摄了记录大同矿工生活的《大同故事》之二,该片预计20日上线。
记者好奇他做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事,家里人怎么看。面对这个话题,东山脸上露出歉意。他说,妻子对于他花自家的钱去拍别人的家长里短,把自家事都扔到一边,确实不太理解。但看到他老是早出晚归,没日没夜地领着一帮人“鼓捣”微电影,妻子只能把家里的大事小情全部包揽。不过,妻子说相信他。说到这里,他的自豪感马上从语调中带了出来。他得意地说,上大学的儿子也受了他的影响,在学校也拍起了微电影。
昨日东山再次到古城街巷采风,是为下一步拍摄《大同老街巷》故事系列。在赐福庵街,他用相机将古物件一一拍摄下来,有一处是现存的老大同人家的碾房,可惜房主人不在,只能从门缝里向内观看里面的情景。一些老住户听说东山是要拍大同老街巷故事的,纷纷围上来,指着每一处房子,回忆他们所知道的故事。这个街巷内,有的人家是做生意的,还有行医的,当年十分红火。还有人给他讲赐福庵的名人——老中医马衡枢的趣事,这些东山都一一记在纸上。
东山说,每一次走过这里,总能回想起儿时那些整齐且幽深的长巷,总感觉老街巷里有讲不完的精彩的老大同故事,他想把这些都用微电影记录下来,让更多的网友看到,相信是对大同绝好的宣传。他觉得这是自己的爱好也是责任,虽然对家有亏欠,但干事情总得有付出,只要所干的事情有意义,就都是值得的。
据《大同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