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联百城

首页 > 专题 > > 大同,九边重镇

新品上市

最近更新

大同,九边重镇

发布时间:2018-03-23 字体:【     评论:0 点击:

大同市晋剧院的新编晋剧《边城罢剑》,讲述的是明朝中后期,发生在大同的真实故事。明隆庆四年公园1570年10月,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汗的孙子把汗那吉,因自己所聘的姑娘被俺答嫁给了另一部落首领,一怒之下奔赴大同镇败古堡投靠明廷。

俺答得知后,后悔之余心悬的安危,于是拥重兵抵明边索要那吉,原本就紧张的蒙汉关系更加紧张,如箭在弦上。此时明廷这边也朝议纷然,统管大同一带的宣大总督王崇古奏陈时弊,得到了高珙、张居正等权臣的支持,最终厚待那吉化解蒙汉百年战事的意见占了上风。《边城罢剑》这部全部由大同当地创作的地方戏,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了人类反对战争、提倡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苍凉的唱腔仿佛把我们带回到400多年前大同边塞居民遭受的战征苦难当中。

明王朝统一关内、定都南京后,为了抵御退居漠北的蒙古部落入侵,在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的长城沿线相继设置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驻兵设守,史称九边重镇。到了第二任皇帝明成祖朱棣时期,更是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靠近边疆的北京,从此天子守边成了明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所谓天子守边就是由皇帝亲自率领大军御驾亲征,在明代曾经有过很多次,其中有三个皇帝是从大同这个地方向北御驾亲征的,第一个是明成祖朱棣御驾亲征后来他死在了御驾亲征的路上,第二个是明英宗,第三个是明武宗,都是从大同这个地方御驾亲征。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抵御北元蒙古的犯扰,朱元璋还将第十三子朱桂封为代王就藩大同以监督地方军政、戍守边塞,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实权的藩王之一,以天子守边、以亲王镇戍。一时间直接面对蒙古铁骑的大同成为了中央政权最为关心的地方,在这里发生的每一次战事无不牵动着整个帝国的神经。那么其中最重要的我觉得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明英宗,那么明英宗在御驾亲征的过程中,后来他在回军的途中遭到了蒙古人的伏击,结果在土木堡上被蒙古人给俘虏了、被瓦剌给俘虏了,这成为明代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事变叫土木堡事变。一个皇帝、一个明朝的皇帝被俘虏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所以由此可见大同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它是非常重昂要的。战争不只是伤害了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同样饱受战争之苦。把汗那吉逃奔明王朝这个偶然的事件,将交战双方从战争的惯性中解脱出来,和平的转机就此展开。蒙古草原在经济上对中原的密切依赖,中原政权对于边关安宁的强烈期求,使互市贸易成为两个民族共同的渴望。因此设立马市也就是双方交换各自所需要物资的集贸市场,成为这次明王朝与蒙古部落和谈的最重要的话题。隆庆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明朝与蒙古俺答汗在这里举行受封仪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在得胜堡和长城沿线开辟设立马市,史称这一事件为隆庆和议。至此边境上长城为界、蒙汉割立,战火绵延的僵局被打破,燕云之地出现了一段难得的和平。

大同市城区和阳街上孤独地矗立着一座单面五彩琉璃照壁,这座长达45米,比北京北海九龙壁还要高大三倍的单体建筑,就是明朝代王府前的照壁。这座最重要的边防指挥所也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歌舞升平。从日出卯时城门开起至日落酉时城门关闭,过往出入驼铃声声、车水马龙,来自江南的丝绸、茶叶,河东的盐货,太原的铁器,漠北的马匹、牲畜甚至是关外的皮毛、人参,在操着各种语言的货主间周转不息,短暂的交易之后又朝着相反的方向源源运出,最终流布天下。如果说马市的繁荣得益于和平的政治环境,体现了汉蒙两个民族的双赢,那么另一个与大同密切相关的团体却很早就在边燧烽烟中开始了自己的商路历程,并且越走越远,最终成为了左右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后人称之为晋商。

公元1371年明廷为解决屯驻重兵所需的粮饷、布匹、草料等军用物资,公布实施了鼓励民间经商的《开中法》,即按照明政府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军需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即买卖盐的指标,再凭“盐引”去江浙一带贩盐,这就打破了明代盐业官府专营的限制。明朝实行《开中法》以后把沿边军队对盐、茶、布、丝绸贸易需要的权利下放,就有一批特许经营的山西商人,为整个地区晋商的兴起起了奉茶大的促进作用。边城五堡是明代大同城北最重要的屯兵营地,也是大同北部防线的战略中枢,来自山西腹地的大量粮草军资就是从这里集结然后再转运到整个北部防线,最终供应十万大军、五万匹战马的日常所需,这个并不很宏伟的转运站,距离南面的大同府城不到一百华里。五百年前尚显得稚嫩的山西商人,他们在这里徘徊不前,那时的晋商还没有显露出后来者纵横欧亚九万里的宏大抱负,但一道道热切的目光却已经投向了长城之北,在那道朝廷禁止踏足的边墙之外,到底是一方怎样的广阔天地。令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是,晋商心中涌动的这股激情,竟是从一首略显悲凉的民歌开始。这首在山西流传了两百年并最早由赵国柱编曲的民歌,其悲凉的去掉、婉转的唱腔,曾经在大江南北引起无数唏嘘,而就是在这凄楚的歌声背后走出的却是令整个世界都为之赞叹的商业文明。这就是民歌中所唱到的西口,即杀虎口。自唐以来,杀虎口是北方游牧民族侵袭长城的重要关口,在明清两代的五百余年中,这里和被称为东口的张家口一起构成了山西腹地通向蒙古草原的两条最重要的通道。一开始本身到蒙古的话都是管制很严的,不是让你随便去的,后来到乾隆年间直接开放,像我们内地遭了灾许多灾民就可以到内蒙去开荒种地,还有我们雁北十三县好多的人,工匠当时我们称为打苦力,所以大同这个地方实际就是走西口的先驱。就这样风餐露宿、烈日暴晒的大道上,一批又一批的山西商人走出了一条南北纵横、贯穿全国的晋商之路。

------分隔线--------
------分隔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