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联百城

首页 > 专题 > > 大同,一个经过战火洗礼的城市

新品上市

最近更新

大同,一个经过战火洗礼的城市

发布时间:2018-03-17 字体:【     评论:0 点击: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战争从来都是历史中最令人豪情涌动的篇章,悠远的中华文明正是在经历了一场场或悲壮、或残酷、或辉煌的战争之后,才变得成熟与坚毅,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死碰撞,锤炼出这个古老民族不屈的筋骨。

大同市灵丘县,这是一座恒山脚下的普通小城,喧嚣的街头,居民们正在为生计而忙碌,生活紧张却不失平静。县城西门外的赵武灵王墓,孤独的隐映在郁郁葱葱的农田之中,墓前的赵武灵王目光沉毅、深情凝望着这片用生命守护过的土地,雕塑的基座上刻着和其主人名字紧紧关联的四个字——胡服骑射。公元前326前,年方12岁的赵武灵王即位,当时正处在战国中后期,列国间战争频仍、兼并之势愈演愈烈。赵国四面强敌环视,周围被齐、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着,时人称为四战之国。当时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不仅北方的胡人部落常常南犯,就连中山这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侵扰,在与其他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更是连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时有亡国之危。赵国的西北部与游牧部落楼烦接壤,在立国后的一百多年里边疆地区屡屡受到游牧民族的骑兵袭扰。在对抗中赵武灵王发现中原军队虽然武器精良却在对弈中常常吃亏。当时的中原居民大多穿着一种叫做深衣的服饰,衣服的样式比较宽松,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领子通用矩领、没有纽扣,一般在腰间系带,有的在带上还挂有玉制的饰物。这是一种有着严格礼制规范的服装文化,每一个等级都严格的按照周礼的要求制作,穿起来飘逸儒雅,行动却很迟缓。胡人的装束却是短袄窄袖、上衣下裤,十分便于马上作战,来去如风、行动迅捷。

赵武灵王因为他年纪比较轻,19岁在做国王时,当然会遇到这些老人的反对。他亲自登门就说为什么要改,他把他叔叔的工作做通了,那么公子臣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穿着这个胡人的服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序幕缓缓拉开。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仅从军事角度使赵国成了当时的军事强国,同时对赵国的社会结构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大量熟悉游牧经济、骑兵生活的胡人精英被选拔到赵国的军政领导层,改变了赵国的权力结构。

通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就是说他确确实实使得少数民族、游牧民族以及跟汉人、跟中原民族这个民族认同感,以及对后来民族的和谐都是有好处的。赵武灵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跟少数民族打交道的,而且为秦汉时期的大统一、大一统,为今天内蒙地区特别是河套地区,我们说河南之地的发展确确实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威震天下的赵武灵王被他的儿子囚禁在宫中饿死,蔡邕在《独断》中评价说:“古代尅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斯人已逝,他开创的胡服骑射却成为了永久矗立在中华民族融合史上的不朽丰碑。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白登山,今名马铺山,位于大同城东五里,紧扼晋蒙咽喉。每当秋高云淡、登临远望,蒙古高原的朔风扑面而来。公元前202年席卷中华大地的农民战争已渐次平息,民生凋敝的汉帝国在一片废墟中开始了艰难的重建。

经济凋敝到什么程度呢?皇帝找不着四匹一个颜色的马来驾车,那些将军还有相有的只能坐牛车。长城之外的近邻匈奴,却不愿意给这个饱受创伤的农业民族哪怕是一丝的喘息时间。公元前200年在首领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强大起来的匈奴铁骑踏进了雁门。历史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晋北这片苍茫而险峻的土地上。受封代北的韩王信谋叛,联络匈奴共同起兵,一路攻城略地,兵锋直指并州腹地的晋阳。

汉高祖刘邦在统一全国以后,当时就率领32万大军向山西的北部地区,现在的大同附近进发,那么在大同的附近有一个地方叫白登山,这个地方突然中了匈奴人的埋伏。《史记》记载,当时的匈奴铁骑军容鼎盛,西面的骑兵是清一色的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汉高祖被围七日而不得脱,最后采用陈平的计策才夺路而出。至于陈平的计策,史书上只说了七个字:其计秘,世莫得闻。这是威震天下的大汉帝国与游牧民族的第一次交锋,由此开始的三个半世纪里两个相邻的民族将一次次举起手中的战刀,为争夺生存空间而激烈厮杀。然而战争毕竟不是历史的惟一旋律,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汉帝国不仅仅需要出塞作战来改变与匈奴的攻守态势,还需要用和亲来向对手化入自己的文化樊篱。

大同市博物馆内收藏着一块柳公权所书的牌匾,匾上“琵琶老店”四个大字骨力遒劲、解体严谨,这块匾的主人便是大同城西的东胜老店。相传为当年昭君出塞时所居停,昭君得知第二天就要离开汉土,依依不舍,久久不能入睡,便命人取出琵琶演奏思乡曲,东胜店从此就以“琵琶老店”为名。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维持了一段70多年的和平局面。史载,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这是晋北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地带的一块台地,流传千年的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一个北宋武将世家的传奇,是影响了中国普通百姓几个世纪的耳熟能详的故事,也是中华文化史中最引人慷慨悲歌、扼腕叹息的宝贵财富

这里是位于山西怀仁县境内的金沙滩古战场遗址。宋太宗在雍熙三年也就是在公园986年的农历三月的时候,发动了一次对当时北方的辽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的一次北伐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已经是宋朝的第二次北伐。为什么发动这次战争呢?因为当时的辽朝正好是史书上记载的是属于母寡子弱,就是他的皇帝年纪很弱,当时国家的政权是由萧太后掌握,宋朝想趁这个机会收复割让给辽的幽云16州地区,这可以说也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为了保卫农耕文明而对游牧民族发动一次进攻。这次战争宋军兵分三路,东路出雄州直指幽燕,中路出飞狐剑指居庸,西路出雁门兵临云中,宋军齐头俱进企图夺回被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出去的幽云16州,恢复汉唐故地。战争的进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最初宋中西两路进军顺利,收复了不少地方,但随后宋东路军在岐沟关被契丹主力打败。宋太宗急令宋军撤退,并命潘美、杨业统帅的西路军护送百姓内迁。杨业孤军奋战,最后负伤被俘,绝食三日、壮烈牺牲。这次轰轰烈烈的雍熙北伐,最终因为配合失误而功败垂成,此役过后,宋王朝再也没能把战旗插上燕云的土地。雍熙北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点,这个超浓缩的时间节点所产生的可怕后果要用后来100多年的光阴稀释淡化。在这场先胜后败的战役背后隐藏了无尽的叹息与无奈,以至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制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杨家将的故事久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民每每在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刻慷慨赴敌,爆发出震慑人心的伟大气概。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8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失守,9月13日日军攻占大同。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8月陕北冯家村在这次后来被称为洛川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一中心任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28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失守,9月13日日军攻占大同。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8月陕北冯家村在这次后来被称为洛川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确定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这一中心任务。

平型关古称瓶形寨,位于大同灵丘西40公里的平型岭隘口,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据说因关岭城墙形状如瓶而得名,站在关门上,东侧的大同地界如同俯视深谷,关口以西的忻州地界却几乎与关岭平齐,放眼过去便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的滹沱河谷。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将军率领的八路军115师的全力攻击,仅此一战,歼灭日军近千人、击毁敌汽车100余辆并缴获大量物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规模并非很大的战斗却是自1598年露梁海战以降,中国对日本的首次军事胜利,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主动向日军发动攻击并取得全胜的战斗。时间已经过去了70个春秋,当年两军反复争夺的山梁上建起了这座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该馆设计的半景画展厅使得今天的人们可以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追求那场弹片横飞、硝烟弥漫的惨烈战斗,感喟中华民族独立进程的漫长而艰辛。当和平最终降临在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上,为抗击侵略者而牺牲先烈们的墓木已拱,反抗外敌的不屈斗志和英武精神,却依旧在这个民族的血液中汩汩流淌。


------分隔线--------
------分隔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07号